清新的南燭葉香,歡快的搗舂聲聲,升騰的米飯熱氣……昨天,蘇州工業園區房產超市“變身”溫情廚房,蘇報小記者非遺夏令營第四場活動——烏米飯制作在這里舉辦。30多名“美食研發官”在穹窿山烏米飯制作技藝傳承人方偉鋒的帶領下,揭秘烏米飯神奇的“烏金密碼”,體驗從自然饋贈到餐桌美味的匠心之旅。
“小朋友們知道嗎?南燭樹俗稱烏飯樹,在穹窿山、靈巖山上都有分布,但要是移栽到自己家里,大多因水土不服很難成活,主要是因為山上的土壤是酸性的,而家里的土壤一般是堿性的。”方偉鋒為孩子們帶來一堂非遺課,告訴大家,烏米飯又叫青精飯,是我國傳統黑色保健食品。怎樣才能制作出香噴噴的烏米飯呢?把碧綠青翠的南燭葉放入石臼中搗爛,取出樹葉的汁水,倒入糯米中浸泡,冬天泡一整晚,夏天泡四五個小時,再上鍋蒸煮,出爐的米飯烏金發亮,就叫烏米飯。“《本草綱目》把烏米飯列為仙方,民間食用以補益脾腎、輕身明目,據傳烏米飯已經有1800年的制作歷史。”方偉鋒不僅傳授技藝,還講述了烏米飯承載的吳地民俗、節氣養生文化。“沒想到一碗米飯還有這么多學問。”小記者們聽得津津有味。
一碗烏米飯,一口冰淇淋,一顆創新傳承的種子。這次烏米飯制作活動,方偉鋒還做了充滿童趣的創新,在脆皮甜筒中裝入烏米飯,撒上白糖,抹上奶油,點綴幾粒奧利奧餅干碎,就成了烏米飯甜筒冰淇淋。孩子們滿足地舔著烏米飯甜筒,家長們回味著質樸香甜的烏米飯。這舌尖上的非遺體驗,讓親子協作的溫情、食育文化的啟蒙、非遺的“活態”傳承,化為煙火氣濃厚的日常生活圖景。
服務“筑基”,文化“潤心”。園區房產超市深知“家”的味道不僅在于一磚一瓦構筑的空間,更在于彌漫其間的人情味與文化香。作為政府主導、服務社區的一站式房產服務平臺,位于蘇州國際博覽中心G館的園區房產超市將生活氣息濃厚的非遺項目——烏米飯制作技藝引入“家門口”,希望與市民共享文化的浸潤、鄰里的溫情與生活的煙火氣。“我們不僅為市民安家置業,更用心煨燉社區鄰里的‘濃情’與‘至味’。”園區房產超市館長沈國帥說。
本周日(8月17日)下午2時,蘇報小記者非遺夏令營之“燈謎雅趣匯·小記者歡樂集”將在園區房產超市舉辦。蘇州市僑聯華僑燈謎會會長宋國榮將帶領小記者們挑戰500條趣味燈謎,領略漢字與詩詞的博大精深,猜中有獎。歡樂市集將為孩子們提供圖書漂流、手辦玩偶交流互換的平臺,讓大家在分享中廣交朋友、互學互鑒。
記者 陳燕
《姑蘇晚報》2025年08月11日A04版